均安蒸豬,化零為整的美味
【資料圖】
殳俏《元氣糖》:“由于熱情而不顧美食恐怕還是情欲的至低境界,因為熱情而共享美食也還只到情欲的中間層次,以熱情制造美食,再用美食來打造兩人的熱情,才是人生享受的天堂?!背载浛偸菬嶂杂诿朗?,本期飲食文化為你介紹均安蒸豬。
均安蒸豬是廣東省傳統的漢族名菜,屬于粵菜系。
均安蒸豬的食材是一頭重約50公斤重的整豬,光腌制就要花上6個小時,造價相對昂貴,只有在均安當地紅白喜事宴席上,才有機會吃到這道名菜。
最早期最傳統的均安蒸豬,與古老的祠堂文化一脈相承。據《順德均安志》史料載:順德各地春秋二祭“多有燒豬作犧牲分胙肉,而江尾(即今均安鎮)則用蒸豬”。在傳統的風俗里,在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(即所謂春秋二祭)于祠堂舉行祭祖儀式,儀式后由村內德高望重之人將豬肉分別分給各個村坊各戶人家,以求全村人獲得庇佑,共享殷實飽餐。
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制作的均安蒸豬選擇肥豬來做,而且沒有放油這道工序。當時飲食的食材并不豐富,一只豬往往是一家人積儲一年的珍饈。因此,蒸豬多選擇100多斤重的大豬,以求蒸煮完工后人人有份。
在以往的均安蒸豬中,并沒有用釘刷扎豬肉的環節,也沒有冰水滲透出精華的繁瑣程序,當地的村民一切以最簡單的方式蒸煮,放入鹽、糖等最基本的味料腌制,然后放入豬盒,柴火燒旺豬肉熟透即可。蒸熟后的豬肉經過切割再以大口碗裝放,隨即傳遞到家家戶戶中。
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,現代人更加講究肥而不膩的效果,更注重減少肥油的飲食習慣,也更為挑剔不同的腌制風味。因此,蒸豬在發展傳乘中增加了扎豬油和添加冰水沖擊的環節,并逐漸將目標鎖向60斤左右重的豬。村民自制的釘刷在豬肉快要煮熟時一圈圈扎豬身,以使多余的豬油流走,減少肥膩,再放一把冰水涂抹沸熱的豬皮,以刺激肉身的口感。
據史料記載,清咸豐探花李文田是均安上村人,入仕后歷任翰林學士、國史館纂修、內閣學士、禮部兼工部右侍郎,入值南書房,熟悉清宮各種典章禮制。李文田曾因奉母而回均安居住多年,歸鄉后,直到他母親去世,李文田才出任官職。在滿族人的傳統里,有善畜豬喜食其肉的習俗。
人死后殺豬從葬,用上好無缺的肥豬做祭祀的犧牲,這種豬肉稱之為‘福肉’,取吉祥納福之意。這種“福肉”,實際就是用清水煮的白肉,不加任何調料,成品塊大色白。相傳當時的李文田告老返鄉后,正式把滿族人用豬肉祭祀的做法帶回家鄉,遂開始流傳均安蒸豬的做法。
你可能也喜歡:
火龍果的功效與作用,你了解嗎
營養解析: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葡萄的功效與作用,你知道嗎
營養詳解: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知識綜合
更多百科綜合
更多
臺灣土生土長的劇中“歌仔戲”
- 08/24 臺灣土生土長的劇中“歌仔戲”
- 08/24 中國傳統雕刻技藝:福建惠安石雕文化
- 08/24 世界文化遺產之福建土樓
- 08/24 在傳承中發展的文化“北京曲劇”
- 08/24 鑼鼓書文化:漢族曲藝的優秀代表
- 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抵達北京
- 臺風“蘇拉”巔峰強度或將與“杜蘇芮”齊平 福建浙江等地要警惕!
- 一周內兩位將軍擔任“戎裝常委”
- “斑海豹之死”:海洋樂園冷庫發現16只保護動物死體,事涉大連斑海豹盜獵案 部門稱已整改
- 濰坊安丘出租車價格是多?(安丘出租車收費標準)
- 文旅局干部因口角踹倒六旬女鄰居致骨折?所在單位:已知曉,多部門介入處理
- 滿月孩子非親生,丈夫質問妻子孩子的生父是誰,妻子:我哪知道?
- 環球快播:苗族民間的藝術奇葩“反扳木鼓舞”
- 今日熱聞!回族“油香”習俗與文化
- 華麗的苗族銀飾文化
- 當前動態:漢族傳統刺繡工藝-顧繡文化
- 傳奇色彩濃郁的苗族醫藥文化
- 被譽為“民族藝術之花”的苗族蠟染文化
- 全球熱門:“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”-漢族服飾文化